導管室基礎器械、耗材


一般外科器械 surgical instruments

一、挾持抓握鉗 (Grasping Clamps)
此類器械可夾取組織固定,有利切割或縫合等作業順利進行。
二、¬Hemostatic Clamp (止血鉗):手術中最常見的止血器械。
可於結紮血管先夾住出血的血管末端,亦可幫助組織剝離;因型態長短不一,顎夾除了分為直和彎兩種,內側鋸齒的深度和寬度各有不同,名稱也隨之命名。
一般由大至小分別為Long KellySlight KellyMosquito
↑圖片為Mosquito 整體圖,及前端特寫 (左彎、右直)

¬Needle Holder (持針器)
顎夾內側紋路分為平滑與交叉面兩種,視手術部位的深度及縫針的粗細,來選用適合的持針器;上下刀片時亦可使用。
↑圖片為Needle Holder 整體圖,及前端特寫。




¬Ring Forceps/Sponge Holding Forceps (敷料鉗)
尖端合起呈圓環狀,顎夾內側的粗橫紋,可增加拑夾力道,一般用以夾取及移除無菌物品(如敷料、器械)、打開無菌包布與消毒皮膚。



↑圖片為Ring Forceps 整體圖,及前端特寫。

¬Towel Clip/Clamp (毛巾夾或布鉗)
彎曲的顎夾型態有平面或尖銳,普遍用來夾住無菌布單,或固定預備移除的組織。例如:胸腔手術時可夾住肋骨、肋軟骨;手術過程中可固定電燒刀的電線、引流管或抽吸管。在導管室,也會用來固定水線管路。



↑圖片為Towel Clip/Clamp整體圖,及前端特。


¬鑷子 (Forceps)
鑷子是依照齒鉤型態的不同,可夾取所需組織器械。
1.Teeth Forceps (有齒鑷)
因尖端有銳利突起,抓握力強且防止滑脫,力道輕微即可咬入組織,多利用在體腔或四肢等部位;切忌夾曲中空臟器、神經或血管。

2.Smooth Forceps (無齒鑷)
因尖端圓鈍,內側仍有橫紋以增加抓力,手術進入體腔後即採用Long Smooth Forceps為多。
在導管室,一般是配合持針器,以利縫合。

手術刀 (Knife)
手術刀是由刀柄與刀片所組成;刀鋒銳利用以劃開傷口、切除或剝離組織。
Knife Handle (刀柄)
手術室常用的刀柄多為¬NO.3NO.4NO.7刀柄前端都有凹槽,可以卡住刀片。我目前在導管室只有摸過NO.3(一整個不想多寫?!


↑圖片為NO.3刀柄 整體圖,及前端特寫。

刀片 (Blade)
刀片材質多為碳鋼,滑入刀柄前端凹槽後,各有其用途,導管室常見規格如下:
¬NO.10:刀片常用於皮下柔軟組織 (肌肉、筋膜層及臟器)的切割,也以肉刀稱之。
在導管室,一般是放置pacemaker時,要開pocket會用到。
¬NO.11:刀片目前在內視鏡、神經外科(劃開腦膜),或整形外科手術中,用以執行精細的切割;
或利用尖刀引流膿腫,通稱尖刀。
在導管室,當sheathdilatator無法穿過皮膚,置入血管中,會用尖刀略為切開放入。
¬剪刀 (Scissors)
剪刀是除了手術刀外,最常被用於分離組織、剪開縫線與敷料的器械,不同的材質及造型其用途也不盡相同;例如組織剪比線剪為輕,刀口較細、尖端也較圓滑。
1.Suture Scissors (線剪)
使用鈍頭剪刀來剪線,較不容易傷及臟器、肌肉、神經與血管。
2.Bandage Scissors (繃帶剪)
其中一側尖端有平滑的圓球,可深入敷料下方移動,也不會劃及皮膚,用於剪開繃帶,紗布或引流管。
這邊說明:以上器械有加”¬”符號,是以我目前在導管室遇到的來加以介紹,在手術室裡面,還有專為其他外科所設計的器械。還有其實器械是死的,如何活用他們是在自己的手上。像Mosquito除了止血,有的醫師也會拿來配合needle holder幫助縫合。之前跟外科助理聊到器械,必較麻煩的是,每位醫師對同一個器械也會有他們屬於”自己的稱呼”。

其他耗材
用的好像不一樣←
止血棉 (spongostan)
屬於明膠類止血棉。當觸及血液時可促進血小板吸附,容量多達本身的40~50倍,而達成止血效果。

OP-Site
手術傷口需要防水固定時,貼上可幫助降低術後的感染機率。

紗布 (gauze)
尺寸繁多,常見的有2*2吋、3*3吋、4*4吋、X-ray紗布及普通紗布等。
彈性紗布繃帶 (elastic gauze bandage)
極富彈性,能夠纏繞肢體以免腫脹及出血,尚能防止手術後死槍的形成;多用於整形外科之表淺傷口包紮。
棉捲 (lap)
當使用石膏固定、擺放臥式或繫上加壓止血帶前墊在皮膚上,目的在保護病人皮膚。
硬紗捲
sheath移除時,針對穿刺部位做加壓止血。
當然用紗布自己捲,或是有醫師會使用廢棄的Amp瓶子。


導尿管 (Foley catheter)
以天然橡膠或聚氯乙烯(PVC)為主要成分,並依構造分為雙路導尿管(2way),與三路導尿管(3way),尺寸能夠維持引流功能的最小管徑為原則,號碼越大、尺寸越大。
→經尿道前列腺切除手術後,通常使用三路導尿管,協助加壓止血及沖洗引流;雙導尿管則為排空膀胱之用。
Tip:氣囊內打入無菌的蒸餾水或空氣。




選用縫線之原則
縫線主要作用是,將傷口各層組織相互接合,以「最能促進傷口癒合」為選擇上重要考量,其因素如下:
病人狀況:每個人身體狀態不一,伴隨著年齡、體重、疾病史及營養狀況等,縫合處組織的癒合速度與所需張力,往往有所不同,一般多選用不易吸收的縫線。
縫合部位:癒合速度較快的組織(腸、胃、膽道及泌尿道等),建議使用可吸收性縫線;若遇癒合速度稍緩慢的部位(皮膚、筋膜及肌膜等)則使用不可吸收性縫線。
潛在性感染:為避免傷口留置的引流管有感染之虞,應選用單股縫線,防範組織滲液於縫線處形成肉芽腫(granuloma);或是選擇可吸收性縫線,以免長期下來成為結石。
縫針之分類
手術用縫針依其設計特性,可應用於各類軟組織或皮膚表層當縫針伴隨縫線穿刺組織時,依需要縫合的部位選擇適宜的縫針,縫針的粗細也應與縫線一致,以減少對組織的傷害;手術的縫針多由精選的鐵合金製成,堅韌且具彈性,不易生鏽,腐及斷裂等特性。而縫針又可根據其構造部位作為區分。
針尖 (Needle Point)
角針 (cutting point):針體呈三角形(橫切面)、尖端銳利,以切割的方式穿透組織,常應用於皮膚、肌腱及眼睛鞏膜等堅韌組織的縫合。
圓針 (taper point):構造一體成型、針體呈圓滑面,尖端仍尖銳可穿刺組織,適用在腸道或腹膜等,軟組織的縫合。
鈍針 (blunt point):針體圓滑,但針尖渾鈍,於縫合腎、肝等易碎、易出血組織較為恰當。
針體 (Needle Body)
針眼至針尖處即為針體,又分為直針合彎針兩種型態,臨床上彎針的使用較頻繁;針體的厚實度,則取決於組織。針體彎度共有1/4圓弧式、3/8圓弧式、1/2圓弧式、5/8圓弧式四種,最常用的是1/2圓弧式,而3/8圓弧式用於顯微手術。


自動存留牽引器 (Self-Retaining Retractor)
此類牽引器於手術過程中不需人力,可持續牽引並穩定鬆緊度,幫忙抵住後撐開手術切口的兩側,有利於提供清楚的手術視野;但應慎防組織兩旁產生壓力點而導致受損。
乳突式牽引器 (Mastoid Retractor)
適用於範圍小、較表淺的手術切口。
PS.這東西會出現在導管室,其實是因為有心臟節律器(pacemaker)置放手術,也就是所謂的心臟電池。當然,伴隨科技進步,也有介入性的心臟節律器。



未完待續



撰寫:毛毛

友情核稿:陳大威、曾逸薰

參考資料:手術室護理臨床指引 華杏出版機構 ISBN 978-986-194-326-8

留言

熱門文章